主页重点文章优秀作品期刊征稿论文体例在线阅读
    重点文章
 
艺术季:高等专业美术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非典型性”实践
研究生处 

美术院校的研究生教育经过了40年的发展,随着扩招、院校合并、综合院校崛起、艺术升格为独立门类,由原隶属教育部独立设置的20所院校,激增至当今的200余所,每年艺术类硕博招生数量达2万余人。按理来说,整体情境变化了,培养的目标、质量的标准、系统的要求等核心内容也会随之根本性地变革。更广阔的来看,新技术、新媒介、新观念成为新世纪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学科交叉成为常态,互联网思维带来的跨边界效益与超链接关系,挑战着分科之学的固化模式。而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体制化、系统化、专门化、行政化的现状,规范有余但更新乏力,系统完善但标准封闭,固化、封闭的模式,不能强化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难以服务于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各种权力话语、资本市场、成功学案例等等,都侵扰着年轻一代的心志。这些都使我们意识到探索某种基于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基础之上的艺术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性。

一、教育模式改革的目标意识与问题情境

美术教学中所构建的模式,是依据对知识体系的分析,以运行体制为支撑,建立在认识的方法、目标与逻辑基础上并能对应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系统。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经验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样式。体制产生体系,体系建立模式,模式实现范式,而体制又源于范式,形成某种新的系统闭环。

艺术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大多还依赖于传统师徒制模式,其师徒一体的人脉依附、导向一体为学术依附、样式一体的风格依附,多被社会所诟病。客观来看,艺术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还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的系统,而现代教育系统中包含的“完善的课程体制、研究导向的激励机制、科学精准的管理系统、多元开放的评价模式”等等,还处于转型建设期。传统稳定的系统性、学术性、研究性的知识体系,更被突飞猛进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当代学科发展冲击得不再稳定,因此,某种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系统,就成为设计模式的根本选择。

我们不得不面对更为深层次的目标意识与问题情境,这二者构成实践的基本动因并以此来以标定艺术教育发展的脉络。

当下美术教育面对的“目标意识”,包括:教育的未来性、体制的前瞻性、学科的交叉性、专业的灵活性、类型的多元性、交流的日常性、机制的开放性、培养的社会性、知识的时效性、信息的巨量性、科技的浸透性、网络的全面性。

而当下美术院校的“问题情境”则包括:学科融合稀缺、专业结构固化、知识系统老化、教学模式僵化、更新能力弱化、培养定位模糊、教育思维保守、选拔方式单一、行政管理繁琐、技术训练片面、学术创新滞后、改革动因乏力。

在这里,笔者不再一一对每个目标或问题进行展开分析,这不是本文的任务,这种分析是提示在“目标意识与问题情境”的共同压力中,以理念为基础,以实践为诉求,标定可能开展变革的领域及其可能的路线图,包括:建立学科意识中的教育教学模式;搭建规模化+学术化+模块化+社会化的学科平台;建立分类型目标明晰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从固定知识的艺术范式转向艺术生成的自我建构;不断优化系统性+研究性+学术性与开放性+多元性+交叉性相结合的课程系统;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路径设计中,分步骤、有计划逐步实施;建立多目标系统的活力型改革+单目标系统的效率型改革结合的系统工程。

以上这些判断,就是引导我们从原有阵地出发,寻求突破与发展并实施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和根本认识。而从具体的实践中,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自2011年以来,在每年10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艺术季·研究生学术月”,已经成为具有某种“非典型性”特征的案例,说它非典型,是因为它不是普遍性的改变,更不是教育机制的改革,而是基于自身问题基础上的解决之道。更因此,7届的艺术季活动,虽然只是一个局部的板块,但其已形成的局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内在格局与学术脉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说是高等美术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一个十分独特的“非典型性”案例。

二、作为创新生成的Master工作营

艺术季,是以研究生教育为核心,以“开放的教育”为目标,以秉持学术为基点,以联通社会为导向,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教学与艺术实践,构建起开放、多元、共享的研究生教育平台。艺术季将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知识现场,以创新为先、融汇贯通、浸透人文为理念,设置了“Master艺术工作营、特别单元、现场个案”三大板块。侧重于创新生成、成效凝练、情境呈现、个体完善等不同的领域,内请外联,聚焦学术前沿理论,将最新、最具创造力的文化实践课题,有机地引入到教育机制中。使得学院成为汇聚当代文化实践与研究的大平台,努力搭建美术教育的“学习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社会的共同体”。

“Master工作营”是艺术季的核心,几年来,工作营共邀请了50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艺术家,聚焦学术前沿,设计独到的课题,在美术馆的独立展厅中,开设创新型的工作坊课程近50场。每个工作坊招收20人左右,每场持续5天,学生跨专业自由选报。力求改变旧有的学习经验,提升问题意识、建立工作方法、锻造实践能力。工作营体现着三方面的特点:

其一,专家范围广。由于美术院校是全范围的学科专业,因此在工作营导师的选择上,就以艺术家-教师、学者,兼顾设计师、美术馆长、策展人、批评家、画院名家等各行业专家,聚焦学术前沿,将文化创新方法引入学院。

其二、课题设计新。美术学院的教学系统在知识性构建方面是有其优势的。因此,在工作坊内容的设计上,多倾向以跨领域、跨学科的开放课题为核心,导师们设立与学院知识体系不同的内容,形成与互为补充、互为砥砺的教育关系。

其三,研学展一体。大部分的工作坊都在美术馆中举办,将教学活动搬入美术馆,在美术馆中开展工作坊教学,就是将美术馆与课堂同视为知识生成的场所,将教育实践等同于文化实践,将艺术教学同视为艺术生产,形成开放的、有机互动的、不断生成的知识流动场。这种感觉十分奇特,教学过程不断涌动着各种可能性,参与者既有教师、艺术家、学生,也包括观众,合而为一,他们的身份在展厅形成的知识场域中不断转化加强。

近50余场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工作坊,内容扎实,方法独到。工作坊强化问题意识、建立工作方法、锻造实践能力,其典型的当代文化特质,使得每位导师与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期间。美术馆展场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使得教学过程不断生成、不断流变,展示常规教学板块中难以涉及到的知识情境的变化,带来更有深度的创造力。王林、冯峰、王檬檬、唐克扬、张华洁、Jumay Chu、汤南南等几位教授的工作坊,都延伸出独立的展览,成为西安OCAT美术馆、西安美术馆、北京琨庭艺术实验基地、乌镇戏剧节等地独立的展演活动。

三、作为情境呈现的特别单元

艺术季的核心不仅仅是知识与创造力的生成,更多的还包括对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成果的集中展示。5年来,艺术季专设“特别单元”板块,以展览论坛、论文比赛、讲座/辩论会等形式,激荡着学术的热度。联合百余家学术单位,举办近30场大型展览与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主题也多以研究生为主,特别单元的学术活动,不仅仅汇纳国内一流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还能给学生们提供一种真实的艺术情境,这种真实的文化情境,将影响着他们今后将投身的文化领域,使其不断反思人、社会、艺术、教育之间的多重关系,推进其建构根伟坚实的艺术价值判断。

每年的艺术季,还开展全国艺术类研究生论文征文大赛与评奖,征文的主题涉及:(一)艺术与社会——基于田野调查的艺术创作与研究;(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方美术史研究;(三)艺术文化研究的理论探索及方法趋势;(四)跨学科与跨文化的艺术研究;(五)民间美术与传统工艺研究;(六)现当代艺术与艺术批评研究;(七)艺术与考古研究等方面。每年都收到全国艺术院校大量研究生的论文,通过专家的严肃遴选,7年来共提名 300余篇优秀论文,分别收入到每年出版的艺术季文集中。

特别单元还举办以“艺·论:导师面对面”为题的创作交流会16场;邀请贾方舟、朱青生、孙周兴、李星明等专家学者来学院做学术讲座35场;研究生论坛16场;艺术辩论会6场;使得艺术季真正成为多维度、多视野、高水平的综合教育平台。

四、作为个体完善的现场个案

西安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突出一个“展”字,近年来学院提出“以展促学、以赛提质”的教学理念,将专业展赛成绩与学位申请挂钩,鼓励优秀学生举办个展。每年的艺术季期间,以“现场个案”为题,在美术馆集中为研究生举办联合个展。作为研究生展示其系统研究的“现场”,集中举办学生联合个展12场,近100余位学生参加,艺术业态内的要求与标准,成为学习目标。

“现场个案”板块以研究生为主体,或以研究生导师基于某个研究方向为主旨,围绕艺术家个体,系统性、研究性展示其的独到学术方法与实践成果。

现场个案包括“现场”“个案”两个环节。作为艺术生成系统中的青年艺术家,常常会与作为运行系统的美术馆现场脱离开来,艺术进入“现场”(社会现场、展示现场),其价值才能体现。另一方面,作为艺术表达的现场、知识生成的现场、生命体验与社会问题的发生现场,都是当代艺术最为核心的板块。“个案”则定位于青年艺术家个体,从自我经验出发,以一定系统性、方法性、研究性的工作为基础,综合展现研究生在相对独立的方向中的一个阶段的努力与成效。

现场个案包括学生个案特别推荐展和研究方向特别推荐展两个板块。学生个案特别推荐展由学生自行申报,特别方向展是以导师基于某个研究方向指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组织导师的研究生团队统一申报。要求形成展览策划方案,明确定位,展示方式,作品内容与文本。学院组织专家评定,择优实施,并给予经费支持。

在征集的过程中,强调作品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比如绘画类,要求每位申报学生必须提供 20幅以上的作品。数量的积累,才能促进质量提升。展览期间还聘请专业策展人如西安美术馆的舒阳馆长、青年策展人杨西等,与学生们共同商议如何构建展览思路,如何划分展厅空间,如何搭建起某种有序有效的叙事流线。通过展览的执行,解决了这些学生平时自身创作过程中难以遇到过的但是也是关键性的问题。

艺术季的举办,一方面将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的教育成果,在不同地域、不同展馆进行展示,经过这些磨练,学生的水平得到提升,在外获奖数量大大增加,就如经过三届艺术季历练的2016届毕业生,学生的创作与论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获得省级展赛奖励132项,同期提高近3倍。其中获曾竹韶雕塑大奖的雕塑系研究生的《火烧芥子园》作品,就是在艺术季“现场个案”个展的舞台上孕育首展。

五年来,艺术季以创新为先、融汇贯通、浸透人文的理念,将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知识现场,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实践,已成为当代文化实践汇聚的大平台,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社会的共同体”。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一年两季——上半年毕业季(打造面向社会的成果平台)、下半年艺术季(打造开放培养的学业平台),形成出两个相互呼应、相互成就、相互激发的学术品牌。每年的艺术季得到雅昌艺术网等多家全国专业媒体的关注。在第四、五、六届全国重点美术院校研究生教育论坛上,都作为创新案例进行重点介绍,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认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季,是近年来美术院校研究生教育最为完整与成功的改革亮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