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重点文章优秀作品期刊征稿论文体例在线阅读
    重点文章
 
文学巨擘 黄土探艺——《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创作谈
吕书峰 

2017年8月,笔者作为西安美术学院推荐作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建国70周年”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项目周期两年)。此前,我于2014年至2015年参与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联艺术基金联合全国九大美院创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长征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共计12件,2015年10月中国画《彝海结盟》(300厘米×800厘米)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收藏,2016年至2019参与文化旅游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中国画《顺治帝遣使邀达赖五世赴京册封》(380厘米×600厘米),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作为陕西作者,面对诸多选题,我把视角首先投入在陕西红色题材范围内,首先画出了《领袖观看兄妹开荒》(150厘米×160厘米)。但是该题材不在中央美术学院创研班选题范围,最终以中国画《路遥与〈平凡的世界〉》(300厘米×600厘米)入选该项目。

一、创作宗旨
2007年以来,国家先后组织了多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如“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五千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创作展”“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等。作为国家记忆的美术创作,这些重大事件来源于国家重大的历史变革,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这些美术创作始终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前沿,凸显时代主旋律,讴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重大牺牲和特殊贡献的先进人物或重大事件,这些主题性美术作品起到鼓舞人民、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作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提倡旗帜鲜明地运用现实主义美术的表现方法,努力打造精品、攀登艺术高峰。

二、作品成因
2017年11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在中央美院开班,作为创作班成员,我们在北京展览馆参观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下发中央美院创研班的选题方向,即刻投入创作状态。我此前带来的《领袖观看兄妹开荒》选题不在项目选题范围,因此选题得重新调整。这次选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为主要内容,经殷双喜教授提议和我个人的反复斟酌,决定创作81号选题“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无愧时代的艺术作品”。我长期生活在陕西,对陕北生活很熟悉,加之20多年前我曾历时4年、多次深入陕北,改编和创作长篇连环画《平凡的世界》,对路遥和他的作品具有深层的理解。路遥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具影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曾产生巨大影响。有人说“改革开放的陕西文学就是中国的当代文学”,那么若论反映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家,路遥则当之无愧。因此,反映路遥在陕北深入生活、创作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这个画面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三、创作构思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宏伟的叙事性描写重大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迁,通过主要人物的生活历程、社会与个人的矛盾冲突,揭示社会现实和人的心理活动。《平凡的世界》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十年间发生在陕北的重大社会变革。作者以孙玉厚、孙少安、孙少平,以及田福堂、田福军、田润叶、田晓霞等组成的两个家族为主要线索,从他们各自不同的奋斗历程,深刻地揭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变革。路遥笔下的人物源自他生活的清涧县周边,创作路遥深入生活的画面,如果仅仅把路遥表现在群众当中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把路遥《平凡的世界》笔下的主要人物和路遥描绘在一起,它看上去貌似路遥在陕北深入生活的瞬间,然而当读者仔细品味时,田福堂、田润叶、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等这些人物也将会与读者对话。作为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把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将成为我创作中国画《路遥与平凡的世界》的基本动机。国家主题美术创作旨在彰显国家记忆,为时代画像,把历史沉淀的瞬间以绘画的形式呈现是体现艺术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四、深入生活
2018年3月,刚刚过完春节,带着创作任务,我驱车赴路遥家乡延安清涧一带考察写生。陕北是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艺术创作的源泉,我创作连环画《平凡的世界》时就曾多次去陕北写生搜集素材。由于长期在西安美术学院执教,每年都会去陕北两三次,陕北的每个县几乎都有我的足迹。这次专程来到路遥的老家,首先去了路遥故居,读路遥的生平和事迹,又去路遥纪念馆搜集相关素材。返程时去了延安大学搜集到了很多路遥生前的珍贵图片。关于这件作品中陕北人物的形象刻画,源自我三十年来积累的图片和大量的素描、速写人物原型。作为陕西作者,能把《路遥与平凡的世界》这件作品深化并尽其所能画出一定的高度,也是我的心愿。

五、创作构图
画面中,主要人物路遥与村支书田福堂被设置在人物偏左的主体位置,他们正在促膝攀谈;县委书记田福军夫妇、孙玉厚、孙玉亭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幼围绕着主体人物,似乎在倾听;左侧的民歌手还在唱着《信天游》;画面右侧站着若有所思的田润叶;秋收时节,从深沟里劳作归来的孙少安肩杠着农具;耕牛后侧伫立着孙少安从山西娶来的婆姨秀莲。近景农家窑洞、毛头柳、枣树构成的院落和远处苍茫的黄土高坡,形成画面宽荧幕式的开阔背景。以往的历史画大多是一个中心,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不但表现了跨度十年的历史,同时刻画出错综复杂的人物个性;这个画面以路遥为中心,同时田润叶和其他的人物又形成了画面的次中心,他们既散落又集中,我试图在揭示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画面的构成,我想吸取中国传统壁画平面化的诉求,运用俯视和散点视角安排不同的人物和场景。

六、创作过程
2018年4月,中国画《路遥与平凡的世界》第一稿草图顺利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专家评审。此后,中央美院的相关专家和在京的著名画家对作品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主要是路遥的形象和姿势的建议较多:有专家认为第一稿路遥身着军大衣的姿势有些像县委书记,还不够平易近人;有专家认为画面形成的两个人物中心会分散主要人物;还有专家认为前景的两只卧着的山羊也像是在听路遥讲话,似乎不够自然等。此后,根据专家建议,我把正面的田润叶和她右侧的两个人物做了一些调整,使他们进一步与画面主体呼应。总之,素描稿做了相关的调整,前后四稿。
2019年4月,中国画《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历时一年多水墨正稿基本完成,参评上海中华艺术宫“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展览”。专家组认为路遥的形象刻画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进一步推敲、精打细磨。由于中国水墨画制作非同油画可以涂改(当然,中国画常常采用挖补的方法进行修改),但我认为这件耗时近两年的作品,如果采取挖补,总是觉得有些不尽完美。那么,由于这张作品尺幅较大是由四张300厘米×150厘米的画面组成,换掉主体人物部分是最为便捷的修改方法。2019年4月底至2019年7月底是这个作品的终审的最后时间,范迪安、殷双喜、马刚等创研班的领导和专家鼓励大家全身心投入创作,殷先生还提到籍里柯创作《梅杜萨之筏》也仅用了六个月时间,而我们这件作品历时已近两年。
针对专家组建议,原本只需要局部调整,但我认为水墨画的衔接会出现一些问题,倒不如再拿出一些勇气重新制作一遍。水墨第二稿主要针对路遥的形象和姿势进行了重新安排和刻画,与路遥攀谈的老人也进行了更改,前景的两只羊也让它站了起来,站着的羊打破了以前画面人物露脚较多、有些重复的感觉。后来这件作品通过终评后,杨力舟先生对我说:“关键是路遥的形象和动态这次改好了,路遥搭在碾子上撑起的右腿看来是和老人叙旧了很久……”画家高云说:“这主体两个人物对话的部分画的很精彩,整体画面笔调也放得很开。”作品于2019年12月通过文化旅游部终审。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专家组由历史学家、军史专家、著名美术家、评论家组成。历时两年的创作从草图评议三次,制作期间看作画进程,再到初评和复评等环节,前后十余次,目的在于要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推敲的作品。特别是历史画不但要刻画出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包括那个时代的服饰、场面等等,各方面的专家反复评议。可以说,完成的作品已不仅仅是个人创作的行为,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时代、专家和作者的集体智慧。当然,关于艺术手法的运用和探索,专家组提倡艺术家个性化的表达,同时遵循着艺术规律,主题性美术创作是时代主旋律和艺术多样化的具体呈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