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罗马艺术始终是全世界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希腊罗马的传统就全世界而言,奠定了至少三个到四个方面的基础:一,政治生活的基础,特别是现代西方制度的渊源就来自于希腊罗马;二,是自然科学方面、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这些许多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希腊罗马;三,文化方面,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从世界主流的角度来说这些也是来源于希腊罗马;四,其他方面,比如说像体育、奥林匹克竞赛等等。人类的许多精神成果、许多文化遗产,都和希腊罗马有着直接关系。
人类的文化形成了两极或者说两块面:东方块面和西方块面。东方块面主要指中国,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这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被封闭的自然环境所包围,又形成了非常稳固的农业社会结构。它们的影响对于东方文化有很大意义,也是这种文化没有走远的重要原因。西方没有这样的地理上的包围,所以西方对各方面的影响一直充满活力,而中国确实是一种比较沉稳、成熟,甚至老迈的状态。
从人类现在的生活和发展成就看,东方艺术、文化以及东方的经济和政治结构等等,他们的优势还没有发展到极致。而西方就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美国、英国学者都提出历史已经终结,把源于希腊罗马的西方模式看作是历史的最后模式;另外一方面,实际上希腊罗马的文化仍然存在着旺盛的活力、生命力。这就需要东方人很好地去认识、评价,提供新的认识侧面。这是第一点。
第二,为了研究好中国的艺术、研究好中国的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要好好地学习国外的东西,我们客体方面的东西。有个参照物,而且对参照物不是一般的了解,比如说你搞绘画的,就站在中国绘画的立场上评价西方绘画,这种评价是一种立体评价。什么叫立体评价?除了画种,除了艺术的表现,除了文学的表现可以相对应进行比较以外,在历史也要做出一定的比较。比如有一次和一个意大利学者聊天,他就对汉武帝非常了解,对于和汉武帝时代大致相近的罗马时代,他就更加了解了。世界上实际上只有一门科学,就是历史。人们所处理的材料,所了解的东西总是历史的一个片段或者历史的一个剪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了解希腊罗马。为了了解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艺术,就应该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源头;要了解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就要了解从希腊到罗马的发展;要了解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就应当了解东罗马的发展,等等。人类一直发展,我们现在享受着人类的遗产时应当有一个悲悯的心理,就是很怜悯这段历史。不要轻易地讲,我们是第一,同时也不要轻易地讲唯希腊罗马是尊,应当以平实的心态看到各个地方的人们的贡献,各自不同的经历。
第三,对母体文化和非母体文化该如何对待的问题。对待母体文化要细,细到细枝末节,细到鸡零狗碎,细到每一个事件的偶然性,强调它的偶然性因素、突发的东西要多一些。对于非母体文化,则要抓主线,作脉络化的把握。因为对自己的文化比较了解,对各种偶然的、突发的历史事件,它的来龙去脉,复杂的关系能够理得非常清楚。而对于母体之外的文化,了解一个脉络、主干,这样做能够便于人类各个文化之间的比较和认识。比如我们对西方的脉络一定要清楚,了解它的文化性质。而对自己的文化,因为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对它的历史和现状认识要格外的仔细,不仅对细节要把握得更加准确,而且对细节的考虑、考量要更加充分。这个意见不是绝对的,这跟一个人的学习和术业有专攻是有关系的。如果你要研究欧洲文化,那么欧洲文化就变成你的主体,中国文化就变为客体,对于欧洲文化你尽可能做细,尽可能做到枝微末节。这个想法我觉得在一般历史研究上,文化史的研究上,艺术史的研究上都应该是有用的,不应该平均分配自己力量。
第四,个人修养的需要,也需要对希腊罗马有所了解。当年拿破仑到威尼斯的时候,他说看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广场。但了解一点希腊罗马以后,就知道拿破仑不过是一个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对艺术和历史还是欠一些火候。威尼斯严格地讲就是有钱人造出来的城市,非常了不起的水上建筑。威尼斯吸取了当时所能了解的一切建筑手段,是个杂凑的东西,比起罗马来,比起佛罗伦萨来,那就太不纯粹了。它非常好看,却是一个暴发户干的活。
下面的讨论,基于希腊罗马的以建筑和雕塑为主的艺术表现,那里的二维造型艺术的问题要复杂一些,容将来再讨论。
一、地中海地理环境:希腊罗马艺术的摇篮
首先,关于地中海的环境,要注意这么几点:一,几个半岛。从土耳其看起,就是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稍微往旁边一点就是黑海,就是乌克兰和土耳其共有的一个海,绕过了黑海以后;是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就是希腊所在,还有土耳其部分所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有个马尔马拉海,马尔马拉海东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西边是达达尼尔海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巴尔干半岛的南部是希腊,希腊的南部有个半岛就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伯罗奔尼撒战争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希腊东部是亚得里亚海,与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隔海相望的就是亚平宁半岛,亚平宁半岛的主体是意大利。注意,意大利不等于罗马,罗马是个伟大的古代国家,而意大利是个地理名词。意大利是在一战以后才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很年轻的国家,当然罗马是它的主体。亚平宁半岛就像踢在地中海的一个靴子。这个靴子的下部就是著名的西西里岛,靴子的西边就是撒丁岛;和撒丁岛隔海相望就是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上有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西班牙的北部就是比利牛斯山脉,西班牙对美洲进行殖民以后,把它的地名带过去,于是南美洲也有一个比利牛斯山脉。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脉向东延伸是阿尔卑斯山脉,所谓欧洲的屋脊或者脊梁。从这两个山脉往南,黑海向东,埃及向北围成了一片美丽的海洋,这就是地中海。地中海东边的界限是黑海,西边的界限就是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再过去就是大西洋了。还有一个海就是爱琴海,爱琴海是达达那尔海峡以东,土耳其和希腊之间的海,是诗歌之海、艺术之海、历史之海,其中有名的克里特岛就在这个海上。爱琴海被称作是千岛之海,岛屿众多。
可以和中华民族所处的环境做个比较,首先显然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而是几个重要的地理单元合起来的,比如说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利比利亚半岛,这都是独立的地理单元,一个个伸在海里面,爱琴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这几个海把它们连在一起。
第二,地中海地区有数不清的岛屿,而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第三大岛崇明岛,崇明岛只是个长江的冲积州,不是独立的岩石形成的岛。地中海地区的农业状况不如中国好,欧洲几条最长的河流都不在这里,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都不在,这里的河流并不长,最长的河波河包括它的入海口才300多公里,大致相当于秦岭的长度。尽管它有一些河谷地带,但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宜谷物农业的地区,这里的气候和石灰质的土壤适合橄榄树,适合葡萄树,所以葡萄酒业和油橄榄业特别发达。西班牙、意大利也出产优质小麦,但是它们的优质小麦比法国平原的差,法国的农业条件更好。地中海地区很自然就形成了更小的独立的经济单位,于是小的城邦国家就形成了,小的政治单位就形成了。考古学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情况过,在良渚文化时期距离现在6000年左右,太湖流域有一个个小国家,但是后来就合并成为一个大的政治体了。地中海区域年纪最老的共和国已将近3000年了,圣马力诺大概是2000多年,一直没有改变它的国体。当时袖珍的国家非常多,在这些国家里面,实行了多种政治制度,有发达的奴隶制,也有民族奴隶制,什么叫民族奴隶制呢?就是本族人都是主人自由民,而用俘虏、战俘、异族作为他们的奴隶。有共和制,共和制又分成好几种,一种就是贵族共和制,雅典就是很明显的贵族共和制度。有的是实行工商共和制度,工商共和制度就是你有钱你就有一票,就有发言权。顾准他讨论的是大希腊概念,就是各个希腊城邦之间是民主的。希腊当中有些城邦是民主的,但是有些城邦也是专制和寡头政治的,这一点到了罗马时期发展得更加充分。罗马有帝国形式,有共和形式,有僭主政治,僭主政治实际上就是军事首领起来,把名义上的皇帝作为他的傀儡。有多种政治制度,有不同的选择。这不像中国,中国高度稳定。民主有民主的好处,给了人们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专制在历史时期也有专制的优点,保持了政体的稳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到最后谈论这两者谁更好谁更坏的时候。
这些岛上从当时就有了分工,有的是农业,或畜牧业、乳制品业,或玻璃制造业,或金属制造业。其中相当部分的城邦是堆栈性质、货栈性质,商业对艺术是有影响的。
第三,希腊罗马是一种多元一系的文明。中国的文化经过了酋邦时期、王国时期和帝国时期,中国的政治文明早期,在夏商周之前到夏商周王国形成,秦汉以来就是帝国时期。中国在夏商周趋向多元一体,这个一体在西周以后就再也没有解散过了。而希腊罗马是多元一系,就是一个系统,就是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系统。西方的文明从埃及两河出发一直到希腊,一直到罗马以后的基督教文化,再后的后基督教就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后的文化并没有中断过。所以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不中断的文明,这是错的命题、错的认识。不管以什么标准,这两个文明,它的发展和对峙一直到现在还存在。于是就有一个任务,就是从比较深入地认识这两种文明,评价和评估这两个文明当中的精彩之处、合理之处和值得发展的地方,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两个文明的不足,应该扬弃的地方。
第四,希腊罗马文化向全世界散布,特别是笼罩了美洲和澳洲以后,人们老想它是主流文明,它怎么厉害起来?请大家注意,它有必然性,和它的强大不强大没有关系,把爱琴海略微放大,这不就是地中海吗?地中海再放大不就是大西洋吗?大西洋已经到达美洲了,再放大就是太平洋了。所以有一种提法我是赞成的,就是中华是一种黄色文明,是一个稳定的根植于农耕土壤的稳定的文明,包括文化和艺术。而西方是一种蓝色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它以动态的海洋传播方式传播,当然方便多了。解释了西方的多元一系和中国早年的多元一统、多元一体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这对以后的传播是有一定影响的。西方文明在工业革命以后迅速传播到全世界,而东方文明一直稳定在一个地方。
讲到多元,希腊文明的元,起码有三大支,第一大支是古波斯高原;第二大支是古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第三个元是古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差别不大,可以认作两河——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加波斯高原。从遗物可以注意到,两河的建筑少石头,波斯的建筑包括艺术是多石头的。如果把眼界再放远一点的话,他们的艺术里面还有共同的东西,比如说波斯出的石头的对兽、蹲兽,而埃及是公羊阵,埃及隔得这么远也有相似的东西,这个形成了希腊的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作希腊文明有三个元或者有两个元。
罗马的元在于希腊,但是罗马还有它自己的一个元,埃特鲁里亚或者伊特鲁利亚,伊特鲁利亚在近几十年考古中获得了新的认识,大概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以东,阿尔卑斯山脉的南,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北部,那个地方一支很发达的古代文化,人们熟知的斜倚的夫妇石棺就是伊特鲁利亚文明的产物。伊特鲁里亚文化和希腊文化,形成了罗马文化的元。但是这个时候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伊特鲁里亚的源是哪里呢,在古波斯高原,它和波斯在地理上相隔是很远的,到底怎么传过去的,将来会成为中南欧考古当中的一个问题。当时没有车子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地理上相隔非常远,隔了三个海,爱琴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这一点当然也要提醒大家,就是原始的、早期的人们,在传达工艺技术的时候,能力可能超过我们现代人的想象。
二、艺术是文明的表征:希腊罗马艺术的发展
艺术是文明的表征,一个文明发展到什么水平,在艺术上能够辨析出来。以上讲的几个地区拥有很复杂的社会形态,这些社会形态关系到文明的发展。从高原往低处看:
波斯高原上的政治,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游牧、狩猎、早期商业基础上的奴隶制帝国。这个帝国好战,重视手工业,在造型上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比如说对凶猛的野兽、牛立体造型的把握。它和古希腊地区有共同的传说,就是神牛的传说。他们制造了先进的艺术材料,如琉璃,琉璃构件、琉璃门等,中国所艳称的唐三彩工艺源头就在那个地方出现,比我们要早若干千年。波斯的艺术,从公元前四、三千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左右,特别是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大流士一世的时代,高度的军事君主专制达到巅峰,对异族的侵略和产品的输出达到巅峰,成为早期的殖民大国。一些研究者提出,秦始皇陵艺术可能是受波斯大流士王朝的艺术影响,波斯整齐的军阵、缺乏个性的表达艺术比中国出现早了几百年,这不是没有可能。古波斯文明是向东西方向扩展的。英国考古学家曾经指出风从东方来,他讲的东方不是中华,是指波斯。希腊的东西里面吸收波斯的因素比埃及两河更多一些。这块地区过去的人虽然有关心,但是关心得不够,因为和两河有的东西扯不开。要建立一个概念,两河流域是在平原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农业奴隶社会,和波斯这个崇尚手工业,而且崇尚对外殖民和战争的文明不太一样,波斯的元是波斯帝国文明的反映,是波斯帝国的文明之花。
两河流域最伟大的建筑是空中花园,悬园。悬园是用土堆出来的。这个地区是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是农业起源的地区,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植物和食物的原点。由于两种需要,一种就是天文时令和农业的需要,一种就是分配和交换的需要,使得两河流域的文字最先发展起来。其文字代表是泥板文书,戳出的楔形文字。其他的文明文字往往在铸造上、刻在山崖上、刻的石头上,这样的表达就要困难一些,所以表达主要以颂歌颂词为主。泥板文书上面出现日常算账,买卖多少钱等等的纪录。这里的度量衡是走在前面的,会计基础计算是走前面的,人类最早的法律系统也是在这里形成,这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农业奴隶制社会。仔细辨认的话,它对具象的形的表达不如埃及,不如波斯准确,这一点和农业民族有关。农业民族没有那么准确表达的需要,这和中国相似,中国人不是不具备这个能力,而艺术本身没这个需要。两河流域的艺术也是两河流域的文明的精神之花。
古埃及的时间比较长,在我们常常认为就是金字塔、斯芬克斯、木乃伊等这些符号。埃及的文明开始出现就非常辉煌,后来是蜗牛式的缓慢发展。其中埃及的文字发展得更慢,但不是不变的;它有金字塔式的陵墓形式,也有帝王谷式的陵墓形式的变化。我的看法是,帝王谷式的来自于波斯高原,悬崖上的崖墓到了埃及变成了帝王谷,这个不是埃及本土的。金字塔虽然伟大,但也不是完全独创的,我觉得金字塔这种平地隆起的技术与传说中的巴比塔和空中花园有关系,都是高台堆筑。空中花园堆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天神更接近,土好堆,是两河流域的东西;金字塔确实是埃及人经过了巨大的劳动用石头堆起来的。如果空中花园是用石头堆的,就会保存下来。中国榆林神木的石峁遗址也是空中花园,距离今天6000多年到5000年左右,那个时候的人把它堆起来了;那里有个旗帜写着“到这里来看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个说法是错的,这已经不是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很成熟的文明了。石峁台顶上还有花园,在上面发现了鳄鱼骨板,证明鳄鱼来过了那个大石头堆的水池顶上;它是用石头箍圈,并在当中填土夯实,最后在上面一个层一个层叠加上去,这是一个伟大建筑;可惜这个文明没有流传下来,也没有文字记载。两河流域文明虽然没有传下来,但它有文字记载,是可信的。金字塔既有历史记载又有实物流传。我这里面讲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金字塔、巴比塔和空中花园是同一种建筑理念的产物,就是与天对话,盖尽量高的东西,埃及的对话形式就是让法老作为代表站在高处与天对话。埃及的帝王谷和波斯的帝王崖墓也有直接关系,那埃及有没有折衷的建筑艺术呢?有,就是金字塔加上廊柱式的宫殿。圆柱、廊柱,从现在看起来缺少明确的资料认为两河流域有巨大的贡献,但古波斯和古埃及是有贡献的。现在要搞清的问题是他们两者谁影响了谁?他们的柱子都是一种式样,近于多立克式,到了希腊以后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充分的发展起来。埃及的艺术肯定是埃及文明的精神之花了,现在人们研究埃及发现它越来越不像一个奴隶制国家,而是一个平民国家,是一个平民共认法老的一种东方专制国家。这种情况和中国长期以来采取的制度有一点相似,就是天子是天的代表,大家都是天的奴隶,而不是一个阶层的奴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王本身是天,天的儿子,所以讲中国是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它的巨大的生产力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埃及的艺术和两河流域的艺术在泥质的平面上相会,表现为印章、壁画等,这方面波斯却不是很发达。而波斯的雕塑,平面雕塑和立体圆雕非常发达,后来集中流传到了希腊地区。希腊地区吸收了这个元丰富的营养,造成了辉煌的希腊。
伊特鲁里亚呢?恰好就是远远地接受了有关波斯的一些东西,但是很奇怪的是,它既有波斯的传统,也有两河的传统,却基本上看不到埃及的传统。
下面是希腊的文明和艺术。希腊有像雅典这样的中心城邦,周围还有很多城邦。城邦的兴起,向它的域外吸取众多的营养,如小亚细亚半岛、波斯地区、两河流域地区、北非的埃及地区,一种开放的、吸取各地营养的阶段。这是有主观要求的,因为它的物产不丰富,但是它通过政治上、交通上的优势,使很多城邦成为一种货栈式的城邦国家。商业文明可以催生民主,商业文明必须是平等的,商品交换不受帝王权力制约;在这个基础上,希腊的文明充分的发展起来了。它的文明的模式是由上而下贯注的:由上就是城邦与城邦之间必须是文明的,是契约关系;灌输到下面就是居民的文明和民主程度,再到居民的民主素养和民主修养。这不是一个政治过程,是社会经济所导致的。平等的要求是一种生物的生命性的要求,这种要求并没有作为政治要求被先行提出,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本末倒置地提出来。因为做生意要平等,所以平等性的东西、平等的交换、平等的交易就形成了希腊的文明。
古老的波斯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都是从古老的神学出发的。新石器时代结束以后,几乎全世界的民族都有一个特点:我怎么这么伟大,我怎么在创造上这样的超过了前辈,于是人类自然而然就相信神给予的力量。神的力量在波斯、两河、埃及发展的早期阶段中都占有很强大的位置,虽然发展不平衡,有的早,有的晚,有的更实际一些,有的更神话一些,但是不约而同地在摆脱了新石器时代进入了政治国家以后,有一个崇拜神的阶段。特别是像波斯、两河、埃及地区,都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它们虽然性质不一样,一个是军事帝国,一个是农业帝国,还有一个是东方专制帝国,但一开始都要讲君权神授,都要讲天给予力量。波斯崇拜的阿胡拉玛兹达,是光明和火焰之神;两河流域也是崇拜太阳,叫光明之神,泥板上的原话是“太阳的照射”;埃及人崇拜拉——太阳神,有它的各种使者像猫头鹰、蛇等。他们在艺术风格上有一段是非常严肃,恭恭敬敬地以崇拜为表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结束,在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并不一致,我认为两河流域结束得最早,这和它农业的丰饶有关系。农业高度地发展起来,有肉,有葡萄酒,而且还有粮食,人可以跟人交换很多东西,交换了许多奢侈品。社会的奢靡、社会的财富的洋溢,在艺术上就表现出高度人性了。人要吃喝玩乐,人要奢靡,早先的神性的艺术转化为人性的艺术。希腊接受这些传统的时候,有一个起源发展的过程,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化,其中的神牛菲比斯崇拜,牛的眼睛大得像铜铃一样;崇拜初期也建神庙,是很严谨的艺术形式,后来出现了穿着紧身裤仿佛烫头发的女郎,非常时髦,到处是海洋动物和小鸟,非常活泼,那个场面是摆脱了神性而回到人间享乐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与早期的希腊文化融合在一起。有学者把这一段划出去,认为它不是希腊文化,只是米诺斯文化或者克里特岛上的文化,也有学者认为它是迈锡尼文化和小亚细亚半岛上的一些文化结合起来的产物,这在考古学上或许有意义,但是在艺术史上反映了神性向人性的演进。到了希腊以后,希腊人选择回归神性,我认为希腊人做的选择是经济上的选择加民主制度上的选择,它是一个城邦国家群体,本身生活状态的不一致,还有希腊艺术的源头的不一致,所以在选择的时候选择了神性,神照顾着巴尔干半岛。在埃及文学和波斯文学的基础上,希腊神话成熟起来,它更加强调奥林匹斯神系。希腊神话的神一方面是非常威严的,有镇压、扫荡;另一方面,这些神也是放纵的,好喝酒,诱奸那些少女。
希腊神话表现在艺术发展阶段上一开始是严肃的,到了后期也就是泛希腊化时期开始放纵。所以希腊的神庙都非常严谨、严肃,供奉宙斯和雅典娜,雅典娜是个非常严肃的女神。西方人把希腊和罗马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看作是希腊罗马的前段,一个看作希腊罗马的后段。在看了大量材料以后,可以从多方面重新加以认识:一,古希腊遗存已经不完整了,这与希腊的城市布局有关系;罗马城市的布局是有中轴线的,建筑是有主次分别的,而希腊雅典没有。它最具代表性的雅典城邦为例,它没有中心,就仅建一座最好的神庙,其他的神庙各自为政,这种散漫的格局,后来要破坏也容易,其城市没有留下很整体的形象。二,罗马人对希腊的攫取和仿制太多,我现在可以比较肯定地说今天看到的一些雕像是罗马的,不是希腊的。希腊的完整的印象还得寄希望于希腊考古,考古出土的一些神庙以及雕塑,女像、跌倒的像等等,都看得出来和罗马时的不一样,在典型的希腊时期还是以神性的严谨特性为主,与他们的民族和希腊全盛时期讲究的共同的程序感,而减少了贫富的两极有关,这个两极和现在讲的平均和两极是两个概念,还没有到因为分配的不公正而造成了非贫即富那一阶段,一个城要共同富裕,所以他们强大的神性远远大于人性。到希腊化时期,希腊的影响在地中海流域一下扩大,从时间上来说就成为了罗马时期的前奏。在这个时候有的地方仍然延续着神性第一、非常严谨的艺术表达;有的就开始了享受享乐和放纵的方式。希腊化时期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整个时期,但是对于环地中海的各个区域来说,有的较早进入,时间较长,有的较迟进入,时间就相对的比较短,时间不太一致。
罗马文化时期,罗马本身的政治本身也比较复杂,实行过早期的贵族民主制、寡头政治、帝国政治、共和制等等。罗马人实际上是泛希腊化的遗产继承者,罗马的扩张全是在希腊化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说罗马人有贡献,那就是翻过了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欧洲中部以及北部。人这个动物是有这样的特点,他对自己的力量猛地迸发的时候总是很难自持,不知道这个力量来自于哪里,该如何消化,这个力量产生了但并不太好掌握。所以罗马的艺术总的看起来是一种放纵人性、人欲横流的艺术。他们描写的东西里面神性大大下降,而人性大大上升,西方有的艺术史家对这个是批判的,说这个荒淫荒诞等等。其实我觉得这是历史的螺旋性进步又到了一个阶段,由神性的刻板到了罗马的纵情酒色,从人类的一般道德来说这是要谴责的,这会造成人类自己的堕落和灭亡,但是从艺术的表现上来说这是另外一回事,它反映了一种真实,哪怕是人类消极的真实。现存的著名的罗马作品都有这个特点,拉奥孔也好或者是长的两个耳朵的春天之神也好,这些东西和希腊应当说完全不一样了。罗马是在酒色当中灭亡的,那么罗马的文化也是。鲜艳的花朵迅速地腐烂就灭亡了,里面的人文精神应该被后人很好地继承,就是对人本身的关注。
神的形是人本身无法掌握的,而现存于地球上的几支主要宗教,包括早期的古代宗教,还是认为神是人形的。希腊罗马人造出来的神是人形的神,又回归到人性,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在艺术手法上也是一种进步。希腊鼻和希腊人穿的非常挺的有潮湿感的裙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肌肉。从罗马人雕刻的那些女性情况来看,中欧的、北欧的、西欧的都出现了,不再像希腊的那些女神像,从人的外貌来看都不太像南欧的女人,而像中欧和北欧的女人,那是他们心目当中的神。而到罗马不是那样了,总的来说罗马时期在那个地区人种学上的各个种族形象都有了。
之后物极必反,出现了基督教艺术,基督教在罗马是受迫害的,基督教后来成功以后,进入中世纪,东罗马时期除了东罗马拜占庭的宗教有严格的宗教教规之外,天主教也有严格的宗教教规,于是进入了所谓艺术上的黑暗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过去人们一直是采取批判态度,但中世纪艺术那种刻板,实际上是神性描写的回归。中世纪结束以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就提要复兴希腊罗马,这个话过于笼统,其实是复兴从希腊起步的罗马精神,是复兴人性的东西,罗马的神话是希腊神话的翻版,但是比希腊的神话更加荒唐一些。
文艺复兴复兴了希腊罗马的艺术,在技法上,在场面宏阔上,在表达人的感觉上是释放了、进步了的,但同时是有两副枷锁的:一个就是基督教的《圣经》枷锁,一个就是希腊罗马神话的枷锁,和罗马又不一样。它是解放人性,但是本质上不是像罗马那样放纵人性。再往以后,工业革命不断地深入发展,经过两次大战的洗礼,现当代艺术的生成与传播。现当代艺术为什么有很多人看不懂?是因为把精神的东西抽出来了,由画家的自我崇拜,试图唤起全社会的崇拜,崇拜某种规律,崇拜自己也不懂的东西,崇拜一种非人的东西。这个阶段是不是以前的神性的回归?我们这一代人讲不清楚,要再过若干年才有定论,我相信这是螺旋式上升的。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现在欧洲、美洲,甚至中国都有很多教堂特别前卫,建筑不仅是第一文物,而且建筑在某些程度上是第一艺术,它既有平面艺术,也有立体艺术,现代建筑发展得那么快,里面包含着某些神性的因素。当代艺术在你不了解不懂的时候,其实对一切人都会引起感觉上的强烈冲击。你接触也好,厌恶也好,反感也好,害怕也好,不懂也好,这种精神的东西多于你的肉体的感觉。甜的、咸的感觉没有了,是一种很怪诞的感觉,正如宗教也在发展,神学也在发展,这里面是不是有神学的东西又回归了?
三、艺术是写实的还是写意的:做点剖析
艺术到底是写实的还是写意的,这个问题要往大处讲,不能从小处抠,对时代的艺术气质主要从大处去理解它,而不是从小处,比如手指头画得像不像,黄鹂鸟儿画得像不像。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出来,造型上达到简单的像不难。人类在造型艺术上首先是立体的三维造型,掌握好以后,再转化成二维的造型。这里“写意”是指表达了时代精神。从人物的形象、动物的形象、山水的形象表达了这种意韵,抽取了那个时代认为的美,表达那个时代的精神。所以说东方艺术是写意的、西方艺术是写实的这个命题不成立。如果单从技术表现手段来说,那么就不分东西方。叫山水画大师画一个像个标本一样的树,很容易,很快就能画出来,不是说东方就不能画西方的画。西方也是这样,西方要做一些混沌的、难以具体理解的作品,也做得到,毕加索还有更早一些的印象主义、后期印象主义也都在做。当西方的意象主义出现以后,东方的作家一下高兴起来了,说西方现在终于走上了写意的道路,中国人早就走上了表意的道路,那么中国艺术显然比西方高尚得多,因为我们早就会了,这是胡诌。还有的说西方艺术是科学的,东方艺术是感性的,这个也不是一个准确的提法。
我认为艺术是脱离人们的第一生产和第二生产的一种特殊的人类表达方式或者叫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第一生产就是生殖、生产养娃娃,第二生产就是基本生活材料的生产。艺术显然是脱离这个东西的,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没学过艺术搞的漂亮和学过艺术的人搞得很漂亮,不是一个量和层面,具有不可比性;但是有一点是可比的,就是两个人都要搞得很“好”很“美”,这里面牵扯到一个艺术原则,近乎集体无意识。做希腊人物的人,他未必有故意搞出来希腊模式;过了若干年,一看希腊的人都这么搞的,就有了希腊模式。做罗马的人也不一定要去搞什么罗马模式,但过了若干年,一看罗马人都是这样搞,就成了罗马模式;从建筑上来说拜占庭,拜占庭的地方靠近海边潮湿,他们就觉得希腊的那个房子空间不合理,阳光的射入的角度不合理,做起拱来就合理了。罗马人侵略人家的地方,看到有这么好东西,把工匠带回来造,于是就认为拱是东方和罗马人共同的创造,这是以后人知道的,当时就是觉得好玩。人们没有注意到这种集体无意识,手指之间无意的流淌出了那个时代的风格,在这个意义上,所有艺术首先是表意的,表达了一种精神,至于说用什么手段表意,这只是手段问题,这种手段有民族性,一般来说东方偏于意象,西方偏于精确化表达。希腊的女神个子挺拔,鼻子高耸,眼垂稍微低下,脸稍微修长一些,面颊稍微瘦削一些,是一种中欧和北欧的美女形象,不是南欧的美女的形象,这个不是写实,是他们心目当中意像的美。罗马的取材就更丰富了,罗马艺术人物的形象人种的取材是以中欧为中心,涵盖了南欧和北欧,甚至涵盖了非洲。恐怕只有动物雕塑,那才是大致写实的,因为雕刻者不知道动物的感情,不知道动物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能把人认为的动物的漂亮做成动物的样子,所以你们到梵蒂冈博物馆去看陈列动物雕塑更生动、更所谓的“写实”。拉奥孔的戏剧化太强了,就像那个剧场摆出来一样的,儿子的动作、拉奥孔的动作、蛇的动作。和动物雕塑从手法上来说,似乎用的都是“写实”的手法,但是表达的都是一种精神,是人对自然的理解,但人对人表现就不一样了,于是人里面的疤、麻、瞎、秃在罗马的雕塑里面几乎全是反面角色,正面的角色和英雄形象都是美化了的,肌肉匀称,尺寸合理。
艺术精神都是写意的,写意的程度随着时代精神发展而发展。把写意解释为具体手法,这是技法问题,而不是艺术精神本身的问题。这就引导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
第一就是希腊罗马的这些艺术为什么是合乎比例的?男女都要合乎美的比例,这比例是哪里来的?有人说是医学的高度发展,解剖这些东西,这还是手段问题,那么人们为什么那么重视比例?我觉得和希腊式的交换有关系,希腊式的交换的源头在两河,两河的交换影响到埃及,影响到古波斯。埃及的壁画里面各种各样的称就是证据。比如说称你的心,看你这个人是不是好人?称你干了的恶是多少?善是多少?你死后待遇怎么样?这个就是分配细化的民族,和受到重视的度量衡。度量衡之本是度,度是是第一性的,也就是说对一个具体物体来说,比例和量度是第一性的,西方的艺术那么合乎比例,谜底全在这里,一个古代民主的政体,一个建筑在商业上的整体,一个建筑在各个地区分工不同的基础上的整体,交换的时候得平等。我既不能多给你,也不能少给你,那这个度就得非常准,于是这种习惯就推广到了社会当中的任何场合。所以西方对于给太阳神拉的住地,给帝王的住地,给技师的住地跟一般平民的住地是有不同的,这个不同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房子,建筑上最好的表现方式不是开间,不是说皇帝住的就特别大,平民住的就特别小,因为跨度问题没解决,在跨度没解决的情况下,只有靠多廊柱,廊柱越多越高级,廊柱多就可用材料来拼接,是整体搭起来的,人们不能想象平民的住宅用很多的廊柱。在这种情况下廊柱就发展起来了。有两个问题:一,廊柱多了以后,廊柱在大厅里面投影不好看,于是廊柱必须要有比例,数量和直径的比例,这是第一个比例;二,比例就是国王的廊柱、祭祀的廊柱和下级官吏的廊柱的比例,越高级越华丽,越高越粗壮。比例怎么样才最科学,讲到底是实验的问题,多年实验了以后,数据出来了,几何学就出来了。希腊你和我的城邦利益应该是对立的,但对于我们俩又必须平等的契约式的,西方就是从这种分配上追求比例;东方的生活形态的高度一致性,人们对于很苛刻的比例没有要求或者追求。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因为各个民族在追求美,以自己不同的形式在追求美,所以讲西方是写实的,讲东方是写意的不对,真正的艺术都是写意的。如果说完全是写实的话,那么艺术走怎么会有震撼力,怎么会有一种感染力?
第二个对人体的表达上,西方和东方的人表达是有差异的,东西方的审美不一样。东方的审美是一种农业审美,农民式的审美,和季节的衬映有关,山水植物的衬映有关,也和生殖能力有关,这样的一种氛围。而西方的审美是一种神性审美,这种审美又反过来关顾人,原来美女要献给神,后来人一旦放纵的时候,寻找的也是这样的女的对象,于是形成了这么一种造型。有一个现象,希腊的雕塑几乎没有色情成分,许多人把希腊罗马混在一起给弄误会了的。希腊的神性成分占压倒多数,甚至可以说一段比较截然的话,希腊没有裸体女性雕塑,只有半裸体,没有全身暴露的。米诺斯岛上的维纳斯,是希腊人做的,没有问题,我认为这个是个男性。他的脸部就具有男子特点,唯一具有女子特点的部分就是胸部,也没有色情感。它的肩膀还有它的胯部特别方整,我一直在持这个观点;到了美国去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的那个希腊罗马厅,有一个雕塑下半部分一遮就和米诺斯岛的维纳斯极像,但是裙子是脱到底的,男性的部分非常清楚。这反映了希腊城邦的一些婚俗,不是性风俗,而是婚俗。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的说明认为这是当时艺术家对希腊时候流行的同性恋文化的嘲弄嘲讽。我认为这不是嘲讽,故事情节是写实的。也不是同性恋,而是希腊养娈童的风俗,男的有钱有势就养那些长得漂亮的小伙子,不准长胡子,一旦长了胡子以后就不再要,就放逐出去。希腊人认为两个长胡子的男子在一起是很丢人的,很伤风败俗的事情,但是养小伙子是允许的,说明有地位有权力。这个是什么原因呢?说到底还是女性性伴的补充,不是同性恋,因为这个男孩子是被迫的。所以这就表现这些男孩子的美,实际上是希腊文化的这么一种反映。我看了种种资料以后,认为希腊艺术基本没有裸体女子,希腊对女子是相当尊重的,没有色情的东西。这种情况到了罗马翻了个,罗马就非常荒淫,非常放纵,那些个据说是罗马复制希腊人的作品,我认为根本不是所谓的复制品,就是罗马人自己的东西。我在罗马看到了泛希腊化时代第一个女裸体,身体不如罗马的妖娆,还是很庄重的,但确实又是裸体,是在他们的露天浴场发现的,这就说明问题了,就是罗马的那种浮华之风开始起来了。他们心目当中认为最好的还是具有神性的女性,初期他还不敢放荡,到后来就放荡肉欲起来。在对待人体问题上,希腊人是非常健康的,表现的男裸体,不是运动员就是战士,很少见政治家。为国捐躯的战士和作为力量、身体美的象征的运动员,就大胆地表示出来,而且没有任何色情因素,就是一种雄壮、力量、责任的感觉,这一点也是和罗马有所不同的。
关于人体艺术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长期被认为是洪水猛兽,是敌对的东西、资产阶级的东西。中国确实在对待人体上的态度上还是处在一种神性的阶段,长期以来没有摆脱,又建立在农业为基础的公共认识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希腊建筑在这个神性的基础之上,表达的这些女神非常庄严,但是该哪里有的哪里还是有,前面胸部、希腊鼻、臀部等等,她包裹得很严实,但还是美的。中国画的根本不像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没有肩膀,也没有胸部,头还特别大,中国的文化是基于对这个东西的尊重,私下里尊重不尊重,我们不管,他不画那些过分的,过分的就是春宫了,春宫从汉代就开始有,汉代画像石上的所谓春宫,反而肌肉健全,表示出一种健康,且把此艺术的一种流派吧。
结 语
艺术史研究中的“言必称希腊”“条条大路通罗马”,指认希腊罗马具有永恒的价值。漫长的古代中国艺术史上,主要由于文化和交通的原因,使得东方直面希腊罗马艺术的机会不多。西方人在不断地传承希腊罗马艺术时,又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情形;当然中华艺术,东方文明,也有类似的问题。这种种情况,只有到工业革命之后,全世界逐渐连成一体,艺术学、考古学、方法论都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之后,才会得到比较全面地改观。
东西方艺术的相互学习、渗透,以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要建筑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仅仅是东方认识东方自己、西方认识西方自己,是不够的。应当有“反客为主”似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客”会比“主”提供更为深刻的意见。在希望看到西方艺术史论家,对于东方艺术别具慧眼的高见时,作为东方学者,也应当有信心、有能力,对希腊罗马乃至整个艺术提出独到的意见。
本文名为“侧议”,是指从某些侧面谈些意见,不是全面论述。例如希腊罗马,甚至波斯、两河、埃及的二维平面艺术造型,其中可供深入思考、并且可能提出新见的地方很多,这里就基本回避,不作为本文的任务了。总之,要认可伟大的希腊罗马艺术的永恒性,其间就自然地包含了希腊罗马文化圈之外的学者、艺术家对其永恒的释读、判断、分析、比较,乃至历史意义上的批判,这可能成为东方学者的新的责任。
(林静怡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