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核心,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本着培养有时代感知力、有文化担当意识,遵循艺术学科规律,以师为基、创新培养机制,以生为本、全面推进高水平的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回顾多年办学经验,总结优劣得失,研判艺术现状,展望教育未来,是艺术教育发展首先要厘清的重大命题。
一、基本情况
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始于1978年,1981年获得第一批硕士权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1年获批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硕士(MFA)、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西安美术学院获批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学院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6人,其中校内导师29人,外聘导师17人,合作导师3人;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52人,博导兼硕导25人,外聘硕导19人,合作导师1人。现有在校研究生近800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99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1人,艺术硕士(MFA)在职研究生159人。多年来,西安美术学院已培养博士90人,硕士1904人。他们很多都进入到专业机构、院校、科研院所等,成为各领域突出的艺术人才。
二、优化教学体系,完善保障体系
课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现代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已开展多年,在硕士原有公共文化课基础上开设60余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同时,增设的国际课程(国外知名专家)、大师工作坊(国内外知名专家),促进了学生知识视野的丰富性、多元性,提高夯实了学生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拓展了研究方法,改变了导师制的单一影响,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知识的系统性、研究的谱系性、管理的模块性、学术的创新性都是课程改革的要义之所在。我们的观点是,在以导师学术导向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中,不断推进现代化教育是改革的根本;而在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本科教育中,应该更多发挥艺术家、教师的个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念势必要求现代管理机制的配合,在这方面的改革上,学院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下放了实施多年的研究生统一管理模式,实施由各系部主导的二级管理机制,各教学单位丰富的课程设置、广泛的学术交流、多层面的项目课题,与导师、本科生的协作联动都进一步加深,一些更加前沿的问题与创新意识多方面深层次地萌发。作为前辈的研究生们,与本科生之间的学术联系更加紧密,学业上更加主动积极,并能为后学们起到一定的带领作用,各系部良性的、多层级、系统化的学术氛围愈加浓厚。
博士研究生层面增设开题盲审、创作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机制。学位论文需通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和外校专家盲审程序,毕业需博士专业实践成果展结合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层面完善论文开题、创作开题、中期检查、中期展览、学位论文抽查等工作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培养管理流程。研究生入校阅卷程序所有导师全部参加阅卷评分,保证试卷的公正与公平,真正做到了责权利共担。
同时结合地域优势,为研究生开设了“周秦汉唐历史文化遗存考察”“丝绸之路及西北文化资源考察”等具有地方文化优势的课程。《名师一案》《优博文丛》系列丛书集中性梳理导师们的培养教育经验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其中郭线庐教授的《教学档案》获得最美图书称号。
自2012级起研究生需完成以下 5 项之“1”,自2016级起发展至之完成5项之“2”,暨参加省级以上的展赛一次;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出版著作一部(独著);参与或完成重要的社会项目、研究课题(省级以上);举办一次个人作品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西安美术学院考虑到理论研究的必要性、针对性,以及多年的教育传统,增至12000字,且全部要经过盲评程序。毕业创作展览增设电子评分环节,增设多元评价系统(学院 + 公众 + 业内专家)毕业展统一展出,提升展览水准。通过实体展览和线上展览,展现研究生毕业成果。
奖助体系的完善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西安美术学院各项资助管理政策也逐渐完善,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文件要求逐步制定了《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国家学业奖学金实施办法(修订)》《西安美术学院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在校期间学术研究及专业创作奖励办法(修订)》《西安美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西安美术学院关于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办法(暂行)》《西安美术学院学院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安美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办法》《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奖助管理办法,使得困难生认定、奖助学金的评选等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在继续推进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评选的基础上,设置有关奖励项目,创新激励机制。继续推进每年一次的优秀研究生毕业创作和学位论文奖评选。根据《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研究及专业创作奖励办法》,探索多元评奖机制,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在校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与进步等方面的优秀创新成果予以表彰奖励。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近年来获奖成果显著,仅2016和2017届毕业生,省级以上展赛获奖163项,其中博士28项,硕士135项。
就业及分流方面,西安美术学院有规范完善各项制度,每年对毕业生生源信息、需求信息、毕业生就业分布流向等系统全面分析总结。经统计学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就业率10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83%,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教育业”(63.0%)、“艺术、娱乐和休闲业”(27.7%)、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4%;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56%),其次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33%)。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就业的质量普遍较高,从历年的就业跟踪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上用人单位都给予很好的评价,用人单位对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工作态度、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较高。
三、深化教育开放,培育创新意识
教育开放,是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一大亮点,每年两场大的综合活动:5月份的毕业季,11月份的艺术季,都全方位地体现这种“开放的精神”。
每年5月,均以“开放的西美”为题举办硕士毕业展,其“开放教育”的主旨成为其鲜活的标签。以秉持学术为基点,以联通社会为导向,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实践,构建起开放、多元、共享的成果展示平台。毕业季在研究生现代教育机制的改革路上,构建出了培养、管理、评价、学术导向等全方位的开放模式,呼应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自201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起,西安美术学院采用了新的评审方法,设置了“特别关注奖”“学院奖”和“最具人气奖”。邀请著名的艺术家、专家参加研究生的校外评审、网上评审,同时邀请全社会的广大看展观众也参与作品的评审工作,进一步宣传鼓励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也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专业的毕业作品同时展出,呈现出了未来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和可喜苗头。
自2011年起,学院每年在11月组织“艺术季:研究生学术月”,用一个月时间,以创新为先、融汇贯通、浸透人文为理念,将艺术的前沿问题引入学院教学实践中,促使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在学术视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学术月共设置了“Master艺术工作营、特别单元、现场个案”三大板块,聘请几十位国内外的导师在美术馆内的独立空间中开设工作坊,将教育活动视为一种开放式的知识现场,将展场作为课堂知识流动的空间。同时,还设置各类高规格的展览,开拓师生的学术视野;期间,也还为学生创造机会,举办一系列的学生联合个展,为他们的阶段成果提供展示与反馈的平台。艺术季在创新生成、成效凝练、情境呈现、个体完善等不同的领域,使得学院成为当代文化实践汇聚的大平台,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社会的共同体”的新局面。这些系统的内在改革形成的开放性,一点一滴,保障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研究生国际课程、工作坊等学术活动,极大加强了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对外交流。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艺术高校师生赴意大利交流项目、中国艺术高校师生赴澳大利亚交流项目、外专工作坊、“不锈宝钢”主题创作工坊(上海)2016年《面壁》实验戏剧参加第四届乌镇国际戏剧节(乌镇)、实习实践基地(西安航天发动机厂)、“学院的精神”全国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等。
2017 MFA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西安美术学院站),从全国200多所艺术硕士培养院校所选送的近千件作品中精选出的优秀作品,包含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美术类作品316件,涉及了67所艺术院校,从不同的学科,以艺术的视角,多维的观念,丰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和创作理念。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艺术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推动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国家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学院研究生社团组织“研究生会”响应学校号召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开展“发掘与弘扬丝绸之路的精神: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丝绸之路文化的系统性发掘与整理”“再现新时代下丝绸之路的辉煌”“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丝绸之路文化的创新之道”“共护丝路,传承文明”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项目。“一场关于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文化实践”研究生赴蓝田鲍旗寨社会实践服务团,获得2016年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弘扬丝路精神、再现丝路辉煌”文化考察服务队获得2015年陕西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三下乡活动从社会实践层面给予了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更广阔的教育,从思想政治层面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举措,是研究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研究生教育的转型与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培养模式体制的改革作为新一轮改革的核心,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体系开放、机制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围绕这一主题,学院审时度势,逐步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建立有利于“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节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保持西安美术学院人才培养发展的良好态势,调整办学定位与布局,优化专业体系;充实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生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学院教育就会缺失特色,国家就会缺失强大的创新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加强科教协同、产学研结合,动态调整优化学位授权和学科专业布局,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健全内部质量评估和监督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健全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对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严打击。要立足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转型,科学制定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十三五”时期,西安美术学院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更要继续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优化结构布局,改进培养模式,健全质量监督,扩大国际合作,推动培养单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加快从研究生教育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迈进。